九游(NINE GAME)官方网站-娱乐也可以创造财富

精耕细作:金融市场业务管理持续向精细化迈进-九游娱乐

精耕细作:金融市场业务管理持续向精细化迈进

  在信贷业务息差不断收窄,而债券市场牛市持续的背景下,2024年银行普遍通过金融市场业务为本行的利润表现添砖加瓦,进一步提升了金融市场业务在银行中的重要性水平。

  本文梳理了近3年国内几十家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数据,基于毕马威金融市场业务管理方案及领先实践,总结出了金融市场业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以精细化的管理视角,促进金融市场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从风险覆盖完整性、管理抓手有效性角度,全面提高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能力。

  2024年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金融投资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29.22%、31.72%、36.92%和33.77%,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较去年年末上升1.67、0.49、0.06个百分点;农商行下降0.11个百分点。

  2024年度,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金融投资增速分别为14.55%、6.76%、10.39%、6.89%,其中国有大行金融投资增速较去年年末上升显著。

  2024年度,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金融投资相关损益占净利润比例分别为21.29%、64.45%、61.01%、48.九游官网app44%,均呈现显著上升态势。

  2024年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衍生工具平均名义本金约分别为98,895亿元、64,089亿元和18,578亿元,较去年均有所上升。

  随着银行金融市场业务规模壮大、品种和策略丰富,以及监管要求的不断更新,领先银行业机构将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的重点投向监管要求的深度转化、基于交易策略的管理精细化等领域,将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深度绑定。风险管理人员能够在更加深入地理解业务、理解策略、理解本行商业模式的基础上,设计更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与手段,实现对业务发展的持续、有效支撑。

  2023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并在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对于市场风险加权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来说,市场风险资本计量新规完全颠覆了旧规的框架,对银行的实施工作提出了较大挑战。2024年,商业银行已按照资本新规开展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并积累相关结果数据。领先商业银行在落地市场风险资本新规的同时,也在探索深化监管要求,推动资本新规与银行内部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并在系统层面推进自主化和智能化的市场风险系统建设工作。

  一方面,将资本新规嵌入到市场风险管理流程当中,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及监控、报告等管理环节,深化资本计量结果应用,譬如对市场风险限额体系开展检查和优化。在资本优化方面,领先银行根据新规制定资本趋势变化分析方法,以及资本分配方法,建立资本分配模版,为后续资本优化配置奠定基础。此举可以加强资本计量与日常内部风险管理的结合,有效打通风险偏好的传导机制,增强资本约束与业务发展的战略协同。

  另外一方面,借鉴资本新规背后的管理理念,提升市场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虽然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并未在银行业广泛实施,但银行仍会借鉴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计量要求和管理要求,识别市场风险管理方面有待提升的领域,其中,以交易台的要求最为典型。资本新规中第一次提出了“交易台”管理的概念,并明确了合格交易台的管理要素,包括交易台人员安排、经营计划、交易策略、交易授权、风险管理、会计核算、损益计量、市场流动性分析、日常报告等多方面的内容。国际领先银行在交易台模式的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形成高度成熟的体系,其核心特征在于,交易台不仅仅是业务执行单元,更是独立的利润中心、风险治理中心,并围绕其构建全流程、多维度的风险控制体系。部分境内银行借此契机,分析将市场风险管理要求延伸到前台的可行性,提升市场风险管理的细度和广度。

  为有效防范金融机构非集中清算衍生品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促进金融机构衍生品业务稳健发展,2024年12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金融机构非集中清算衍生品交易保证金管理办法》,各家银行需在2026年9月1日前完成变动保证金机制实施,并按监管要求分阶段推进初始保证金管理,首批实施机构需在2027年9月1日前完成初始保证金体系建设。通过强制实施变动保证金和初始保证金机制,可以有效缓释交易对手违约风险,降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敞口,减少违约事件下的损失传导;通过系统化建设保证金计量、追缴等流程,强化银行前中后台协同能力,为推动衍生品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

  该办法是基于2013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联合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发布的《非集中清算衍生工具保证金要求》制定的。该要求发布后,国际各监管辖区陆续制定了相关的监管要求,自2016年起,国际金融机构已分阶段实施相关要求。我国监管框架的建立,实现了国内衍生品市场监管与国际标准的实质性接轨。

  为了与境外交易对手开展非集中清算衍生品业务,满足交易对手所在监管辖区的管理要求,部分跨境业务活跃的国内银行已提前布局,在国内监管要求发布前,从业务实操层面,针对与境外交易对手开展的非集中清算衍生品业务,实施了基于ISDA协议框架下的变动保证金的机制,并在行内的金融市场业务相关系统中搭建了ISDA SIMM模型(ISDA推出的标准初始保证金计量模型)开展初始保证金计量。

  对于这部分领先银行业机构,在保证金的管理和系统建设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后续的实施重点在于,对标境内监管要求扩大保证金的实施范围,建立与境内对手的保证金交收机制,以及完善非集中清算衍生品变动保证金和初始保证金的管理体系,将其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

  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此前未系统性地开展过非集中清算衍生品业务变动保证金和初始保证金的建设工作,尚处于实施监管要求的前期准备阶段,这些机构目前开展的工作为监管要求解读,以及结合领先实践和本机构的业务开展情况,对后续工作进行规划。对于保证金要求的落地,行业内普遍存在以下挑战:

  银行需要逐个交易对手梳理并更新主协议中关于保证金的条款,涉及到与逐个交易对手进行沟通谈判,需要考虑条款在不同辖区的适用性、担保品转让以及账户管理等相关要求,工作量大且专业性程度高;

  保证金的引入会影响到非集中清算衍生品业务的协议管理、保证金计量、保证金动态监控追缴、清算、对账等各个环节,涉及前中后台多个部门的协同作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确保管理环节的全面覆盖;

  对于初始保证金的计量,监管提供了标准法,这是一种基于静态系数计算的方法。但此系数设定较为保守,会导致银行需要缴纳、占用较多的初始保证金,这是同业们普遍不愿承担的。因此,国际同业的主流做法是采用基于估值敏感度指标的动态ISDA SIMM模型,而非监管静态系数模型。ISDA SIMM法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专业的金融工程和数据分析能力。对于非集中清算衍生品业务规模较大的银行,使用SIMM方法计算得到的初始保证金数额相对标准法可显著降低。

  考虑到上述因素,银行已开始基于自身的业务规模进行建设规划,并着手数据、系统搭建。为了确保监管要求的完整落地,银行需规划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利率、汇率等市场要素波动加大,银行的盈利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中小银行,在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不得不通过增加资金业务交易、多元化资金配置和创新交易策略来维持市场竞争力。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背景下,银行必须更加精细地管理交易策略,以期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增长点,并有效应对高波动性。

  传统的市场风险管理模式往往侧重于全行或部门层面或产品层面的组合管理,对交易策略的差异化关注较为有限。例如,在交易账簿下的同类型产品,可能会采用相对统一的风险管理指标和阈值,而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交易策略背后的市场敏感性、收益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统一化的管理方式在市场环境较为稳定时能够发挥作用,但面对高波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则难以精准控制风险,可能造成整体组合的风险失控。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银行在面对市场风险时,正逐渐从传统的被动防御模式转向更加主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从“控制成本”转向“决策赋能”。一些领先银行已经开始将市场风险管理的视角深入至前台业务层面,通过开展策略层面的管理来增强风险控制的前瞻性、针对性和主动性,进而强化整体风险防控能力。这种管理方式的核心在于根据不同交易策略的特点,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和市场特征,设计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控指标设定、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从而构建起更强的风险研判能力。

  例如,在利率债期限套利策略中,需要关注不同期限债券的利差变化,结合市场预期和宏观经济指标(如通胀水平、货币政策走向)来判断利差扩大的可能性;、对于交易账簿中的信用类债券,则需要关注信用点差的波动趋势。而对于衍生品交易策略,则需要强化对 Greeks 和波动率的敏感性分析,通过建立针对性的监控指标和压力测试方案来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虽然为银行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但也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仅依赖于对交易策略的深入理解和有效配合,还需要银行在技术和人才方面进行持续投入和探索。可以说,银行在精细化、差异化市场风险管理方面仍处于不断摸索和实践的阶段。

  除了上述资本计量深化、保证金管理机制完善以及交易策略风控升级之外,银行在精细化探索中还关注更多维度的管理实践,例如,通过完善交易管理与监控机制,加强交易行为的风险防控;深化损益归因分析管理,建立多维度归因模型,精准拆解损益来源,支持业务策略与风险管理策略的分析等。这些举措都指向同一个目标,以更细颗粒度的管理工具,和更前瞻性的风险管理视角来提升业务风险管控的精准度,金融市场业务在规模扩张与精细化管理之间实现动态平衡,方能在复杂市场环境中行稳致远。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5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毕马威中国在31个城市设有办事机构,合伙人及员工超过14,000名。在办事机构紧密合作下,能够高效和迅速地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www.sainuojun.com/financial/2706.html
九游娱乐NineGame:非银金融行业周报:险企考核周期再拉
九游娱乐:202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